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收起左侧
楼主: 00d44 - 

微波通信射频电子科技名人集中贴-补充者奖励100积分+50金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4 22: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是楼上的跑题了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09-12-15 15: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铮 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27年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历任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副院长,1984年至1992年出任西安电子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副主席。现任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员会顾问,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顾问,空军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顾问。

五十年余来,一直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与教育经验丰富,是我国该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者。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

七十年代初发明了埋地电力电缆故障点测定的“冲击闪络法”,解决了电力部门的一大难题。七十年代中期研制出数字动目标显示器,之后又研制出0.5μs 和0.2μs数字动目标检测器,对国内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起了开拓性作用。八十年代中期研制出可编程雷达动目标检测器和雷达天线自适应旁瓣相消器。

九十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空时二维信号处理的研究,该项研究当时处于国际前列,目前已在雷达系统、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同时,还在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ISAR)研究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概念和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系统方面的发展,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SAR)研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重要阶段成果。他非常注重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的发展,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他指导的博士生已毕业六十余名,其中有两名的博士论文分别被评为2000年和2002 年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一名的博士论文获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他的十多项主要科研成果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早期著有《数字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脉冲技术基础》等,近年来合著有《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199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通信信号处理》(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雷达成像技术》(2005年)。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1-21 14: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1-29 22: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恩·霍厄尼

——半导体平面处理技术的发明者

被晶体管发明人之一的肖克莱(W.Schockley)称为“8个天才叛徒”之一的霍厄尼,由于发明了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至关重要的平面处理技术(Planar Process Technology),极大地降低了半导体器件的价格,也为集成电路的成功创造了前提,从而荣获1980年的计算机先驱奖。

吉恩·霍厄尼 (JeanA.Hoemi)是瑞士人,1924年生于离法国边境仅2英里的日内瓦附近。他在日内瓦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到剑桥大学深造,再一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因此他是拥有2个物理学博士头衔的学者。这对他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原来只会说法语和德语,到剑桥以后才开始学说英语。20世纪50年代初,他来到美国,到拥有多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加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两年以后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原打算回祖国,瑞士的一个著名研究机构也表示愿意雇用他,但他想去的一个岗位上有人任职,霍厄尼要等那个人到退休以后才能上这个岗工作,于是霍厄尼打消了回国的念头而留在加州理工学院。1956年,他加盟贝尔实验室,在那里他结识了肖克莱,不久又加入肖克莱在硅谷创办的半导体实验室。对此,他后来说当时他“在一龃砦罄碛傻闹?湎伦隽艘桓稣?返木龆ā薄K?健罢?返木龆ā笔侵复邮掳氲继逖芯浚??健按砦蟮睦碛伞笔侵敢蚰叫た死车拇竺??尤胨?墓?尽?957年,霍厄尼和诺伊斯、莫尔等人终于一起离开肖克莱,办起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在仙童公司,霍厄尼算不上“主角”,主角是诺伊斯和莫尔,但霍厄尼却是技术创新中的顶梁柱。由于他念了2个物理学博士,在加州理工大学期间又参与了化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课题,这使他具有雄厚的基础和实力,在解决半导体制造工艺方面的难题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个难题就是晶体管制造时如何防止污染。因为任何细微的尘埃、杂散电荷、微量气体的侵入都会妨碍晶体管正常工作,成为晶体管制造中的大敌。正是霍厄尼找出了解决办法:在N—P—N芯片上敷置氧化硅,形成极薄的保护膜,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在同一个平面上需要重复敷置这样的氧化硅层以控制不同电路元件的扩散位置,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平面处理技术(planar process technology)。这个技术不 但为仙童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立下了大功,也为诺伊斯后来发明集成电路奠定了基础,因为诺伊斯正是利用平面处理技术中的氧化层,把连接晶体管的金属线印制在其上而实现电路集成的。因此,有评论认为,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中,平面处理是最有革命性的、最重要的一项成果。



1958年实验室研制的集成电路

霍厄尼于 1961年离开仙童公司,出任Teledyne公司的副总裁,1967年创办Intersil Inc.。但作为企业家,霍厄尼并没有像创办Intel公司的他的师兄弟诺伊斯和莫尔那样成功,那样辉煌,反倒有点像他的恩师肖克莱。除了自办公司外,他还是休斯航空公司、日本富士通公司、德国的Eurosil GmbH以及印度、新加坡等许多公司的顾问。1972年,他荣获IEEE的McDowell奖。1985年,半导体电子学制造学会(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stitute)授予他以学会名称的缩写SEMI为名的最高奖。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3-10 2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获得超大“波尔原子”  
  

  
继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在近一个世纪前提出氢原子模型后,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7月1日表示,他们成功地获得了直径接近1毫米、与波尔的经典力学原子模型极其相似的超大原子。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
  
1913年,波尔首次创立了原子理论模型,他认为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进行圆周运动,如同行星环绕恒星飞行。波尔的模型引导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了原子的化学和光学特性,他本人也因此在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然而,波尔模型中关于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离轨道上进行环绕运动的观点最终被量子力学理论所取代,后者揭示电子并不具有精确的位置,而是呈现类似波动状态的分布。
  
研究小组负责人、莱斯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巴里•邓宁表示,在足够大的原子系统中,原子量级的量子效应能够转变为波尔模型阐述的经典力学。他和小组成员利用处于高激发态的里德伯原子和一系列脉冲电磁场,通过操纵电子的运动,让电子出现了像行星围绕恒星那样在原子核周围进行圆周运动的状态。
  
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使用激光器光波照射钾原子,让其处于高激发态。然后利用精细设计的一系列短电子脉冲来诱导原子形成一个精确的稳定构造,这时点状“固定”电子在远离原子核的轨道上绕核做圆周运动。研究人员表示,事实上这种状态的原子体积非常巨大,其直径接近1毫米。
  
测量显示,呈“固定”状态的电子在多个轨道上,其行为同经典粒子所描述的十分类似。邓宁认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对未来计算机的开发还是对经典和量子混沌学的研究,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3-10 21: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德伯原子简单介绍.

里德伯原子是指原子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高量子态(主量子数n很大)的高激发原子.上世纪中期,实验室已经能制造出n=105的氢原子,射电天文观察已探测到n=350的大原子.
1958年激光发现后,对里德伯原子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高潮.为什么人们如此热心研究里德伯原子?这与里德伯原子的一些特殊性质有关.

1)按玻尔的对应原理,主量子数n越大,电子的运动越接近经典物理.例如当n=250时,电子半径为3.3微米,接近细菌的大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大原子.此时,电子轨道内的原子实的具体结构已经无关要紧,无论是氢核,钾离子,还是其它离子,都可以看成是位于原点的点电荷.

作为练习大家不妨具体计算一下,此时电子的速度特别慢.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不管怎么说,电子的总能量还是负的,因此电子的动能小于电势能的绝对值.即

………mv^2/2<ke^2/r,…其中r>3.3微米

此时电子的速度应该与一般汽车的速度差不多.

2)对通常的激发态,(n小)电子很容易回到基态,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在10^(-8)秒左右.但是实验发现,当主量子数n很大时,其寿命近似正比于n^4.5(与n的4.5次方成正比),只要不受到外界干扰,寿命长到千分之一秒甚至于一秒也是十分普通的事.

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性质有什么用?这正是研究者希望知道的事情.

3)由玻尔理论可以知道,里德伯原子的结合能与n^2成反比,里德伯原子相邻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近似地与n^3成反比,即随n增大而迅速减小.例如当n=30时,ΔE≈1毫电子伏特,当n=350时, ΔE≈10^(-4)毫电子伏特.这样小的能量间隔,一方面使检测困难,必须有高分辨的光谱技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现象.例如,一般认为室温的黑体辐射对原子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因为黑体辐射的频率与温度成反比,在室温(300K)下,其频率远低于原子的一般辐射频率.但是对于里德伯原子,这个条件不成立,实验观察到了室温下黑体辐射对里德伯原子寿命的影响.

4)基态附近的电子,受到原子核库仑力的强烈影响,外加电场,磁场对电子的影响都比较小.但是对里德伯原子情况正好反过来,从而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具体是什么现象?有什么用?也是当前研究者关心的课题.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3-10 2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依据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萨伐尔、法拉第等前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不仅科学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光、电、磁现象的本质的统一性,完成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这一理论自然科学的成果,奠定了现代的电力工业、电子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基础。
  麦克斯韦1831年6月出生于英国爱丁堡,他的父亲原是律师,但他的主要兴趣是在制作各种机械和研究科学问题,他这种对科学的强烈爱好,对麦克斯韦一生有深刻的影响。麦克斯韦10岁进入爱丁堡中学, 14岁在中学时期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卵形曲线的机械画法》,反映了他在几何和代数方面的丰富知识。16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物理,三年后,他转学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剑桥学习时,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尔后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创造了条件。他阅读了W.汤姆生的科学著作,他十分赞同法拉第提出的新观点,并且精心研究法拉第的《电学的实验研究》一书。他以法拉第的力线概念为指导,透过这些似乎杂乱无章的实验记录,看出了它们之间实际上贯穿着一些简单的规律。于是,他发表了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在这篇论文中,法拉第的力线概念获得了精确的数学表述,并且由此导出了库仑定律和高斯定律。这篇文章还只是限于把法拉第的思想翻译成数学语言,还没有引导到新的结果。    1862年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力线》,不但进一步发展了法拉第的思想,扩充到磁场变化产生电场,而且得到了新的结果:电场变化产生磁场,由此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了这种波的速度等于光速,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这篇文章包括了麦克斯韦研究电磁理论达到的主要结果。1864年他的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从几个基本实验事实出发,运用场论的观点,以演绎法建立了系统的电磁理论。1873年出版的《电学和磁学论》一书是集电磁学大成的划时代著作,全面地总结了19世纪中叶以前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这是一部可以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相媲美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建立了一组微分方程。这方程组确定电荷、电流(运动的电荷)、电场、磁场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电磁学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空间某处只要有变化的磁场就能激发出涡旋电场,而变化的电场又能激发涡旋磁场。交变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电磁振荡即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还说明,电磁波的速度只随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由此式可证明电微波在以太(即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于光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光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这就是麦克斯韦创立的光的电磁学说。
麦克斯韦被大多数近代物理学家看作是19世纪的科学家,但他对20世纪的物理学影响很大,他与牛顿和爱因斯坦齐名。1931年爱因斯坦在麦克斯韦生辰百年纪念会上曾指出:麦克斯韦的工作“是牛顿以来,物理学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果的工作”,从而使物理现实的概念得到了改变。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辐射的概念和他的场方程组,是根据法拉第的电力线和磁力线的实验观察提出来的,从而引出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并建立了质量和能量的等效性原理。使麦克斯韦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工作是他关于电磁学的研究,麦克斯韦说,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法拉第的物理观点用数学表达出来。麦克斯韦曾表示电磁波是能在实验室内产生的,这种可能性首先由赫兹在1887年实现了,这时麦克斯韦以去世8年。所以,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无线电工业实际上来源于麦克斯韦的著述。在电磁理论以外,麦克斯韦在物理学其他领域中也有重大贡献。20多岁时麦克斯韦曾写过一篇有关土星的论文证实土星外围的那些换都是由一块块不相粘附的物质组成的,100多年以后当一架“航行者”太空推测器到达土星周围时,证实了这一理论。1871年麦克斯韦被推选为卡文迪什讲座教授。他设计了卡文迪什实验室,而且亲自监督施工。
  麦克斯韦的主要科学贡献在电磁学方面,同时在天体物理学、气体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正如量子论的创立者普朗克(Max Plank l858—1947)指出的:“麦克斯韦的光辉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经典物理学家的门扉上,永放光芒。从生地来说,他属于爱丁堡;从个性来说,他属于剑桥大学;从功绩来说,他属于全世界”。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5-7 14: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的天才马可尼
马可尼去世后,全世界的广播为他静默一分钟。以表示对他无现的敬意
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1874-1937),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逝世。
编辑本段生平大事记
  1896年,在英国其试验成果可用于14.4公里距离的通讯取得专利。
  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
  1899年,应法国政府之请,建立越过海峡的英法无线电通讯。
  1901年12月,在英国与纽芬兰之间(三千五百四十公里),实现横过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使无线电达到实用阶段。
  1905—1906年,发明无线电报技术上操纵间歇波系统。
  1911年,意大利在与土耳其战争中首次使用了他发明的电台。
  1915年,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负责意军全部无线电通讯。后又从事短波和超短波的研究。
  1909年,与布劳恩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8年起,任意大利终身参议员,后(1929年)得侯爵称号。
  1937年,在罗马逝世。
编辑本段发明过程
  1894年年满二十岁的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兹几年前所做的实验,这些实验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见的电磁波是存在的,这种电磁波以光速在空中传播。
  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波向远距离发送信号而又不需要线路,这就使电报完成不了的许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这种手段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海上航行的船只。
  马可尼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895年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工作装置,1896年他在英国做了该装置的演示试验,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司,1898年第一次发射了无线电。翌年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虽然马可尼最重要的专利权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发明,从中获得了许多专利权。1901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
  这项发明的重要性在一次事故中戏剧性地显示出来了。那是1909年共和国号汽船由于碰撞遭到毁坏而沉入海底,这时无线电信息起了作用,除六个人外所有的人员全部得救。同年马可尼因其发明而获得诺贝尔奖。翌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离,从爱尔兰传到阿根廷。
  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利用莫尔斯电码的虚线系统发射的。当时就已经知道声音也可以用无线电传播,但是这大约在1915年才得以实现,用于商业的无线电广播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但是它的普及和意义随后则迅速地增长。
  一项发明的专利若价值连城,那么这项发明定会引起法律上的争执。1914年法院撤消了一项起诉,宣布马可尼具有明显的获专利权的优先权。马可尼在晚年对短波和微波通信做了重要的研究。他于1937年在罗马逝世。
  伽利尔摩·马可尼 - 无线电的发明
  无线电技术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能传输声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与有线电通信相比,不需要架设传输线路,不受通信距离限制,机动性好,建立迅速;但传输质量不稳定,信号易受干扰或易被截获,保密性差。
  人类发明了电报和电话后,信息传播的速度不知比以往快了多少倍。电报、电话的出现缩短了各大陆、各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感。但是,当初的电报、电话都是靠电流在导线内传输信号的,这使通信受到很大的局限。譬如,要通信首先要有线路,而架设线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高山、大河、海洋均给线路的建造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况且,极需要通信联络的海上船舶,以及后来发明的飞机,因它们都是会移动的交通工具,所以是无法用有线方式与地面人们联络。19世纪发明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使通信摆脱了依赖导线的方式,是通信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1894年,即赫兹去世的那年,马可尼刚满20岁,他在电气杂志上读到了赫兹的实验和洛奇的报告。从小就喜欢摆弄线圈、电铃的他,便一头钻进了电磁波的研究中。他想既然赫兹能在几米外测出电磁波,那么只要有足够灵敏的检波器,也一定能在更远的地方测出电磁波。经过多次的失败,他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在家中的楼上安装了发射电波的装置,楼下放置了检波器,检波器与电铃相接。他在楼上一接通电源,楼下的电铃就响了起来。晚上,当父亲看到了这个新奇的装置,把以前憋在肚子里的火气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再也不叫他“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了。并开始给儿子经济资助,让他一心搞实验。马可尼初次告捷后,信心增强了。他大量收集资料和文章,木管这些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气的还是无名气的,只要对他有用,有所启发的文章,他都耐心阅 读,仔细分析。他把各家的缺点分析清楚,把各人的长处集合起来,改进自己的机器。
  第二年夏天,马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到了秋天,实验又获得很大的进步。他把一只煤油桶展开,变成一块大铁板,作为发射的天线。把接收机的天线高挂在一棵大树上,用以增加接收的灵敏度。他还改进了洛奇的金属粉末检波器,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银粉,与镍粉混合,再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掉。这样一来,发射方增大了功率,接收方也增加了灵敏度。他把发射机放在一座山岗的一侧,接收机安放在山岗另一侧的家中。当给他当助手的同伴发送信号时,他守候着的接收机接收到了信号,带动电铃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这响声对他来说比动人的交响乐更悦耳动听。这次实验的距离达到2.7公里。 1937年,马可尼与世长辞,在意大利罗马有近万人为他送葬,同时,英国所有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以及大不列颠广播协会的广播电台停止工作2分钟,向这位无线电领域的伟大人物致哀。马可尼以及其他为无线电通信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虽然离开了人间,可是他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留给了后人,并将造福于人类的子子孙孙。
由于马可尼只是作为发明家而著称于世,因而他的影响显然是与无线电及其产物的意义成正比。显然无线电通信在现代世界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用于新闻、消遣、军事、科研、警察及其它目的。虽然从某些用途来说,电报(比无线电早发明半个世纪)也可以起到同样作用,但是对许许多多用途来说无线电不可能被取而代之,它可以与地上的汽车、海上的轮船、天上的飞机,甚至航天飞机相互通信、显然无线电的发明比电报的发明更为重要,因为电报发送的信息可以用无线电来发送,而无线电信息可以传到电报传不到的一些地方。
  马可尼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的名次比亚历山大·格雷厄尔·贝尔排得高些,只是因为无线电通讯比电报的发明更为重要。把爱迪生排得比马可尼略高些,是因为他做出了很多项发明,尽管其中没有一项有无线电那样重要。既然无线电和电视只是迈克尔·法拉第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学说实际应用的一小部分,马可尼的名次落在这两位人物之后似乎不无道理。只有极少数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与马可尼相提并论,这一点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马可尼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的名次是比较高的(注:排在100人中的第41位)。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8-29 2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国产的啊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于 2010-10-12 18: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高琨很牛X
以己之微·网博天下:博览微网之术·创造成功之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资讯中心
企业生态
社区论坛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推广服务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